厦门:城市中心的植物“保育园”

日期:2018-06-11 16:05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量:{{ pvCount }}

  今年,是厦门园林植物园建园54周年。半个多世纪来,在以植物园原主任陈榕生为代表的几代人不懈努力下,这座全国唯一建在城市中心的植物园,已经发展成为“科学内涵、艺术外貌、文化底蕴”的国内知名植物园,在植物的引种驯化与研究、植物多样性与物种的保护、植物科学知识与园艺技术的普及、生态园林景观的创造等方面,不遗余力地为经济特区做出贡献,助力厦门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宜居城市。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市市政园林局的部署,厦门园林植物园正围绕“青山碧海、红花白鹭”大花园城市战略,以植物引种驯化为核心,以植物专类园区建设为抓手,为鹭岛的园林绿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添砖加瓦。

  开展引种驯化:城市中心的物种“方舟”

  人为地将外地(外国)栽培或野生的植物种类引入本地栽培称为引种;采用技术手段,改变植物的特性,让它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避免水土不服,这个过程称为驯化。在当下,植物引种驯化更是对保护濒危植物,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园的奠基人、厦门园林界的泰斗级人物陈榕生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为厦门引种植物的经历。那是在1958年,国内进口了一批伊拉克蜜枣在市场上销售。途经上海的陈榕生买了一斤尝新,觉得十分美味,便把枣核留了下来。回到厦门后,他便开始尝试栽培这些种子,结果获得了成功。如今,植物园棕榈植物区高大粗壮的伊拉克蜜枣树便是当年引种驯化的成果。从伊拉克蜜枣开始,50多年来,植物园已经引种驯化了各类棕榈植物500余种,是我国引种栽培棕榈植物资源最多的机构之一。2012年5月,全国唯一的国家棕榈植物保育中心落户植物园,确立了植物园作为中国棕榈科植物保护与繁育的科研基地、棕榈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的地位。

  不仅仅是棕榈植物,半个多世纪以来,厦门园林植物园从世界各地引种了7000多种植物,其中仙人掌与多肉植物2000余种、藤本植物约200种、竹类植物200多种、苏铁科100多种、南洋杉科11种、市花三角梅100多个品种,形成以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的植物特色,并有多个植物类群在全国植物园中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还有金花茶、桫椤、笔筒树、银杏、水杉、红豆杉、苏铁等200多种珍稀保护植物。

  助力园林绿化:扮靓城市的物种基地

  如今的厦门被人们称为“海上花园”,公园中、道路边、社区里,各种特色植物数不胜数。而50年前的厦门,主要行道树植物仅有4种:相思、木麻黄、桉树和银桦。半个多世纪来,厦门植物园不仅持续打造优美的园区美景,还成为厦门园林绿化的物种培育基地。

  2012年11月,植物园向我市各行政区和相关园林机构赠送了10个稀见品种共计1万多盆三角梅,作为繁殖应用的母本,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推广,这10个品种的三角梅,是植物园经过精心筛选培育的新优品种。如今的厦门街头,市民可以见到丰富多彩的三角梅景观,城市的彩化工作得到显著的提升。事实上,全世界现有三角梅品种300多个,而厦门园林植物园收集、培育了111个品种,是全国拥有三角梅品种最多的地方。

  厦门市园林绿化部门在白鹭洲路、湖滨西路首次尝试用仙人掌多肉植物打造路边的绿化景观小品,采用了近30个品种的仙人掌多肉植物,让人生出耳目一新的感觉。身材高大的大戟阁、憨态可掬的金琥、叶片肥厚宽大的山地芦荟、遍体尖刺的武伦柱和土人节柱……这些植物景观特色鲜明,富有异国情调,更难得的是它们节水耐旱,平时无需专门浇水、不用精心照料。这两处试点,正是由植物园进行整体设计、苗木采购和施工的。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50多年来,许许多多棕榈科植物、大花乔木、彩叶灌木从植物园“走”上厦门街头,为城市妆点出步移景异、季季有彩的丰富园林绿化景观。根据统计,在厦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植物园物种达1000多种,常见的有300余种。

  组织科学研究:全省领先的科研高地

  国内园林界对三角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三角梅只有在原产地才具有形成种子的能力,在国内基本是“不孕不育”的,很难通过自然或人工有性杂交、异花授粉培育下一代,也就更不可能通过有性繁殖产生新品种。但是这一“铁律”被厦门植物园的研究人员打破了。周群与陈惠珠两名三角梅研究人员历时5年多,对三角梅结实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获取了软枝白花、暗斑白花、软枝紫花等十余个品种的种子,在大量的实生苗及扦插、嫁接、重度修剪后的植株当中选择变异部分进行二代繁育,经标本采集与鉴定,成功于2012年初确定了两个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厦门茄”、“厦门圆叶”,开创了园林界的一个神话。

  利用引种驯化的活体植物资源,组织相应的植物学、生态学、园林园艺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是植物园的重要职责之一。50多年来,厦门植物园在植物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棕榈科植物、多肉植物、竹类植物、三角梅、植物共生菌等方面形成特色研究领域,在福建省园林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被评为建设部和福建省建设厅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