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丨高质量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进展情况摘登

日期:2025-01-13 09:25 来源:福建人大 浏览量:{{ pvCount }}

  编者按:高质量审议代表议案和办理代表建议,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省人大常委会历来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建立代表议案建议会商机制,协助代表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依法精准交办,压实办理责任,强化督促检查,推动一件件代表议案建议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从代表议案建议中,精心筛选出10件涵盖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福建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海洋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两岸融合、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未成年人保护、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高质量代表议案建议典型案例予以呈现。这些案例回应人民群众意见呼声,较好地展示人大代表履职成效,反映议案建议工作质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高质量代表议案建议

办理进展情况摘登

“小切口”立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龙岩代表团张永祥等11名代表提出《关于制定〈福建省促进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的议案》,由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办理。

  【典型意义】加快技术装备创新,促进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有利于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代表议案被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计划项目。2024年3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福建省促进省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这是全国首部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的地方性法规。以“小切口”立法为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推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法治路径”和“福建方案”。

  【立法情况】议案针对我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实践中存在的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产品认定难、推广应用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地方立法,巩固成熟经验,强化政策支持,促进和保障我省首台(套)工作加快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首台(套)立法工作,在立法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创新。一是突出人大主导,成立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预算工委和省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立法专班,统筹推进各阶段工作。二是创新意见征求机制,召开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座谈会,首次委托各设区市征求辖区企业意见,广泛邀请人大代表参与调研,将人大代表和企业界多条意见建议写入法规。三是创新立法形式和内容,相较于以往“大而全”立法,条例只有17条,不分章,小体量,单一直接,短小精悍。2024年7月1日,《福建省促进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正式施行。

培优扶强数字经济龙头企业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泉州代表团代表林龙金提出了《关于培优扶强高成长创新型数字企业,推进“数字福建”战略实施的建议》,由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分别办理。

  【典型意义】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优扶强高成长创新型数字企业对于推进“数字福建”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林龙金代表从政策、资金、技术、平台等多个层面提出建议。

  【办理成效】省发改委、省科技厅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省发改委深入实施《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全省数字经济市场经营主体约27.8万家,同比增长9.1%,高于所有市场经营主体增速8.6个百分点。遴选“独角兽”企业11家、“未来独角兽”企业54家、“瞪羚”企业265家,加快推进11个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建设,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100家。积极发挥全省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对接平台功能作用,展示发布4927项应用场景供给和需求,对接落地应用案例696项。

  省科技厅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行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其中数字信息企业达6493家。实施“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数字“瞪羚”企业联合清华大学、中电科等58所优势科研机构,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光电信息、集成电路等8家省创新实验室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招引机制,对接科技创新平台(或项目)43项;培育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75家、众创空间380家。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把激励民营数字企业科技创新纳入各类科技创新政策范畴加以重点支持。

提“质”升级产业向“新”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莆田代表团代表赵鲁山提出《关于支持我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委金融办分别办理。

  【典型意义】纺织鞋服、工艺美术和食品产业是我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要民生产业,还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赵鲁山代表提出了强化传统产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创新提升、土地供给、金融服务、人才支撑五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办理成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出台《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九条措施》《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支持龙头企业、服务平台、科研院所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实施应用场景需求项目攻关。印发《关于加快纺织工业互联网等平台推广应用的通知》,培育壮大一批技术成熟、应用场景丰富的平台服务商,赋能中小企业加快转型。

  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省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电子商务发展方向申报工作的通知》,鼓励省内传统产业企业利用自营电商平台、第三方平台扩展闽货网销,并培育直播电商基地,赋能传统产业。深化“福品销全球”活动,2024年1—11月,全省累计组织超3600家次企业参加298场境外展会,现场累计达成意向成交金额18亿美元。

  省自然资源厅加强存量土地盘活政策保障,积极推进福厦泉漳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已实施低效用地面积约5.6万亩,持续推进全省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累计处置闲置土地约17.1万亩。

  省委金融办协同省财政厅支持省金投公司整合设立100亿元的省级政府投资母基金,并分别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省金投金顺基金和省级科创母基金。协同省科技厅推动科技贷业务,截至2024年末,累计投放“科技贷”9376笔,金额385.9亿元,支持5482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激活民营经济“入海”新动能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福州代表团代表黄蕾提出《关于我省民营资本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由省发改委主办,省国资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协办。

  【典型意义】作为民营经济占比较大的省份,民营企业一直是福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福建发展海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所在。黄蕾代表就当前我省民营资本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办理成效】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民营资本在我省海洋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代表建议逐项对照分析,扶持涉海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一是深化各类所有制涉海企业合作。出台《省属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差异化管控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省属企业与民营企业加强对接合作的实施意见》。强化海洋经济合作,省船舶集团所属的厦船重工、福宁重工等引入各类战略投资者,省港口集团与三林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

  二是打造海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全省规模以上修造船企业48家,民营企业占比近90%。首创深海养殖装备租赁模式,目前全省投建深远海养殖装备11套。指导培育有条件的企业进军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初步形成了厦门海沧生物医药港、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等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

  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项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海洋经济领域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1项,支持民营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建设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由民营企业牵头承建的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平台已达50个。

  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两期200亿元民营中小微企业提质增效专项贷款,创新推出“造船贷”“船抵贷”“渔仓贷”等专属产品。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在全国首创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等产品。

深耕特色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福州代表团代表傅天龙提出《关于深挖农业特色品牌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省文旅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科技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协办。

  【典型意义】充分发挥农业特色品牌优势,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傅天龙代表建议相关部门要继续深挖农业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为我省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动力。

  【办理成效】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建议的办理落实工作。

  一是打造公共品牌。制定《福建省“福农优品”品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发布首批“福农优品”百品榜,涵盖全省70个县(市、区)106个区域公用品牌3000多款绿色优质农产品。

  二是强化龙头带动。出台《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八条措施的通知》,新增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24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41个。

  三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资源开发、物业出租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每年扶持一批建制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四是深挖培育乡村文化。向460个乡村安排补助资金,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40多个,扶持全省50多个非遗地方剧种、13个濒危剧种剧团免费或低票价演出。

  五是提供金融支持。省乡村振兴贷入池农业经营主体涵盖农林牧渔各产业,在泉州探索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推出“林业碳票质押贷款”等10余款金融产品。

  六是抓好党建引领。坚持下沉一线服务,开展“两直两前,千村万户”大调研。倡导“零延误、零差错、零脱节”要求,推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管理方式。

深化民间信俗交流

促进两岸情感融合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漳州代表团代表方丽云提出了《关于提升闽台民间信俗交流水平 打好同根文化品牌的建议》,由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

  【典型意义】建议与中央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相关文件及我省实施意见要求相契合,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出发,聚焦闽台民间信俗交流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推动闽台民间信俗交流,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建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办理成效】有关部门指导省道教协会在平潭举办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两岸民间宫庙叙缘交流活动;指导宁德举办第十六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活动周。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在莆田市湄洲岛举办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及“闽台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平行论坛;在福州举办2024年海峡两岸圣君文化交流暨张圣君华诞纪念活动。通过品牌载体厚植情缘、广结神缘、拓展文缘,增进两岸之间的认同感。

补齐县域医疗资源短板

持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南平代表团代表谷国海提出了《关于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的建议》,由省卫健委主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协办。

  【典型意义】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谷国海代表针对县级医院人才短缺、老龄化严重、薪资待遇低等现状,从人才培养、资源配置、健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办理成效】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

  一是加强定向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省卫健委等部门印发《福建省补齐县域医师队伍短板工作方案》,为全省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一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1365人,省级财政共下达相关经费3238万元。2024—2026年继续实施医学人才定向培养项目,乡镇卫生院定向生在学期间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补助由省级财政承担。2024年定向培养本科和高职高专定向生319名。

  二是促进乡村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支持基层乡镇卫生院招聘乡村医生,开展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工作。上半年已完成2023届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入编53名。下半年2024届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工作已启动。

  三是健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投入机制。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保障和卫技人员奖励等资金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予以支持。加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目前已有12082个村卫生室开通医保服务。

  四是健全城市支援乡村建设机制。将全省34家县级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综合能力县级医院名单,省级财政每年下达补助资金1.2亿元;省市8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全省25个薄弱县(市)县级综合医院;组织实施“千名医师下基层”项目以及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全年派出省级医疗队14支,巡回医疗时间不少于3周。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守护“少年的你”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福州代表团郑时奋等代表提出《关于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的建议》,由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教育厅分别办理。

  【典型意义】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郑时奋等代表深刻剖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建设、运用数字科技赋能未成年守护工作等措施。

  【办理成效】省教育厅会同相关政法部门,制定《福建省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则》《福建省专门学校建设基本标准(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健全专门教育工作制度。成立福建省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推动市、县两级成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分批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切实解决未成年人罪犯义务教育问题。

  多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构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有效机制。省检察院探索建立的“督促监护令”机制被最高检推广全国。省公安厅等部门持续深化“护校安园”专项工作,不断优化“高峰勤务”“护学岗”机制,持续组织开展打击性侵、“团圆行动”等专项工作。省司法厅把开展“关爱明天·蒲公英进校园”防范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专项普法治理行动列入2024年福建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点事项,全省建成592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健全家庭教育指导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莆田代表团代表傅丽云提出了《关于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作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建议》,由省妇联、省教育厅、团省委分别办理。

  【典型意义】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提供了情感支持和安全感的基础,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傅丽云代表针对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国家、家校和个人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办理成效】省教育厅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福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已有52个县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87%的县区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育人联席会议制度。将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教育质量评价、文明校园测评等评价考核体系。

  团省委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线上直播共计7场,观看人次达547.5万次;打造“12355+社工”服务模式,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训,累计培训社工200名,全年共受理青少年心理咨询9000余通。依托893家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和“红领巾先锋号”公交专列等开展家庭教育系列活动200余场次,覆盖4.54万人次,有效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省妇联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知识的宣传普及、个性化咨询等活动6776场次,参与人次达13.8万。推动市、县(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97个。探索“家庭教育特派员”工作机制,目前已选派1.97万名家庭教育特派员进驻1.3万个社区(村),开展指导服务逾2万场。加强服务队伍专业性建设,系统培育“家庭教育特派员”骨干和“福爱妈妈”代表1000名。组织“爱心妈妈”队伍7.5万人,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4.2万名。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三明代表团代表万小英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管理的建议》,交由省住建厅主办,省生态环境厅协办。

  【典型意义】城市污水处理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小英代表针对当前城市污水处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制定、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监管评估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办理成效】一是加强谋划部署。2024年,省住建厅会同省直六部门印发《福建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4—2025年)》,出台《福建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规定》,对全省市县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管理作进一步明确规定。

  二是推进设施建设。2024年省级安排3亿元补助资金,支持5个城市和9个县城推进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支持16个污水处理厂所在城市推进“一厂一策”项目。将新建改造城市污水管网1000公里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24年11月底,已完成污水管网新建改造1106公里。完成新建扩建7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

  三是开展技术指导。建立城市黑臭水体常态化巡查检查制度,组织专家对全省32座污水处理厂开展安全运行指导帮扶,对全省市县污水处理厂进厂水和出厂水开展水质抽检。依托省水协,组织对水质化验工、排水管道工岗位开展技能培训。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初步统计78.9%,平均进水BOD浓度103.1mg/L。城市集中收集率比前年底增加7.8个百分点,预计可完成年初确定的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2%的目标。18条设区市、29条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

 

  

文字整理:郑昭、朱子微
来源:福建日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