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

——访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子君
日期:2024-06-18 09:15 来源:新福建 浏览量:{{ pvCount }}

  作者:本报记者 林霞

  记者:5月27日,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东山县举行。请您结合住建行业职能,介绍一下省住建厅如何深化实施“千万工程”经验做法。

  朱子君:省住建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住建行业职能,于2023年8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推动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细化了全省推动村镇建设六方面33项重点任务,明确未来三年全省推动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任务、具体措施。

  下一步,省住建厅将以此次现场会为新起点,把县域作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扎实推进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集镇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乡村环境治理、农村房屋安全排查整治等六项重点工作。

  记者:我省如何推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朱子君:2018年以来,我省围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两个大局,以两岸同根同源的福建乡村为舞台,以两岸融合的发展目标为导向,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全国首创以乡建乡创为主题的闽台合作模式、第三方全程辅导服务模式和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模式,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国台办、住建部向全国宣传推广,浙江、江西、宁夏等省(区)已在借鉴实践。

  一是做好“面”的广泛性。每年省级财政投入5000万元支持100个合作项目,累计引入140多支台湾团队、490多名台湾专才,为全省470多个村庄开展“陪护式”服务,覆盖87%以上的县(市、区)。

  二是打造“点”的生动性。2023年起,开展县、镇、村样板创建,贯彻“以服务本地居民为中心,兼顾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重点围绕提升人居环境、三类农房改造、完善惠民公共空间、探索闽台融合措施等七方面内容,探索一条具有福建特色、住建特征、村镇特点的以闽台融合促乡村振兴之路。目前,择优启动23个样板集镇、23个样板村、6个样板县的两年创建。

  下一步,将聚焦融合发展所需、台胞台企所盼,坚持“面”上拓展、“点”上深化,推动闽台乡建乡创拓面深化,探索更多闽台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

  记者:福建省在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朱子君:2021年,省住建厅针对集镇的问题和短板,启动打造省级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重点实施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打造惠民公共空间、培育集镇特色业态等六方面,已初步培育罗源县起步镇、尤溪县新阳镇、晋安区寿山乡等一批新时代集镇。目前,已累计启动92个,力争到2025年超100个。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集中资金、分类指引、系统规划、分段实施、由表及里、“业”“居”齐进、各取所需、建管一体的原则,持续推动集镇环境综合整治。

  记者:我省在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具体任务目标?

  朱子君:2018—2020年,我省先后实现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镇村水冲式公厕“四个全覆盖”。

  一是运营市场化。2021年起,创新推动全县域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打包打捆市场化做法,引入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单位统一运营,提升治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市场化已实现全覆盖。

  二是资金奖补化。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5亿元,撬动政府、银行、社会各方资金,破解资金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总结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培育县域治理试点等方面经验,不断夯实县域市场化运营管理成效。

  记者:安全是村镇建设的底线工作,我省在守牢农村住房安全底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朱子君:一是持续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2020年以来,对全省所有14131个村庄全覆盖排查,排查农村经营性自建房21.5万栋、农村其他房屋736万栋,排查发现存在风险4万栋,并已全部完成整治。

  二是实行“健康绿码”大数据管理。通过扫描每栋房屋上二维码门牌,实时展示房屋安全“健康绿码”。

  三是建立农房安全长效机制。省住建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探索建立健全从用地、规划、建设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巡查制度,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记者:福建省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朱子君:一是凸显资金效应。2020年至今,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亿元支持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重点扶持了357个传统村落的改善提升,有力带动地方政府配套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同时将传统村落重点改善提升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完善保护网络。省住建厅成立“风貌办”专门负责,福州、漳州、长汀等设立名城委,永泰、连城等成立保护中心,完善了省、市、县等三级保护网络。三是涌现特色做法。我省各地积极探索总结具有本地特色保护经验做法和由点及面成片保护利用模式。如永泰县“嵩口模式”、屏南县“龙潭模式”等经验做法,确实为全省乃至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探索出可学、可复制的路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