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武平县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式,推动乡村振兴

日期:2020-09-18 17:37 来源:中国福建 浏览量:{{ pvCount }}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大家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出以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垃圾兑换,变废为宝

  8日上午8点,武平县东留镇黄坊村村民周勇招就带着孩子准时来到村里的垃圾兑换超市,准备用一周来收集的塑料袋、玻璃瓶进行垃圾兑换。

  “这是孩子们每周最期待的日子之一,他们可以用这些兑换到各种零食,开心得不得了。”酱油瓶、玻璃饮料瓶10个1元,塑料袋半斤1元……当天,周勇招的孩子换到了两包方便面和两个棒棒糖,脸上笑开了花。

  垃圾兑换超市,是东留镇探索农村垃圾源头分类的创新尝试,如今已推广至全县。

  “过去,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村生活的习惯,田间地头、山林果园、房前屋后、库边湿地等地,往往成了垃圾堆积的温床。”东留镇组织委员游铖杰说,特别是农药瓶、农药袋及农用薄膜等农田残留垃圾,成为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变局,始于2018年。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东留镇被确定为全县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当年11月,东留镇率先在3个村建立垃圾兑换超市,黄坊村是其中之一。

  “我们探索出了‘一二三四’垃圾兑换工作模式,鼓励村民作为主体参与,对垃圾实行‘二次四分法’。”游铖杰介绍,试点村在垃圾兑换超市门口放置各类垃圾收集桶,村民们将生活垃圾进行干湿分类后,再将干垃圾分类为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其中可回收垃圾为平时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则是村民可带到垃圾兑换超市进行兑换的垃圾。超市每周二上午开放,并针对各种垃圾兑换进行“明码标价”:牛奶纸盒10个1元,烟蒂100个1元,农药瓶每个5元或10元,农用薄膜10斤1元……

  “我们还根据实际调整垃圾兑换的项目和‘价格’,从农田残留垃圾延伸到其他生产生活垃圾。”黄坊村村主任黄志飞说,通过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可以兑换到现金、购物券及商品等。如今,每周二上午,垃圾兑换超市前都会人头攒动,“每次约有三四十人,每次兑换总额800元左右,多以老人为主,兑换的大多是各类生活用品”。

  如今,走在黄坊村的田间地头、溪边湿地,昔日随处可见的农田垃圾没了踪影,路面上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分类垃圾桶。“你们看,这些塑料袋都是可以兑换的,我都把它们收到了桶里。”周勇招四岁的儿子指了指家里的收集桶,奶声奶气地说道。

  “通过垃圾兑换,环境好了,村民得了实惠,垃圾变废为宝,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垃圾分类习惯,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多方共赢。”游铖杰说。

  目前,垃圾兑换超市已覆盖武平全县17个乡镇街道,约有17万人次参与垃圾兑换,回收垃圾250余吨。

  一体保洁,村容变靓

  近日,记者走进永平镇,只见路面干净整洁,清澈见底的永平溪让人眼前一亮。“没有实行水陆保洁一体化以前,哪能有这样的新面貌?”永平镇武装部部长钟俊文感慨道。

  永平镇是武平镇域面积第二大的乡镇,地域广、流域多、河道长。2019年以前,永平镇负责村庄、道路和河道的队伍有三支。“包括河道管理员、道路专管员和保洁员,他们各拿一把扫帚,各有各的资金来源和监管部门,若遇到一些交界地带,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现象,导致农村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钟俊文介绍。

  去年3月,永平镇探索实施“水陆保洁一体化”工作机制,将地域、资金、人员、物资等进行集中整合。全镇原有的45个保洁员留下33人,并采用市场化运作,将全镇村庄保洁、河道保洁及垃圾清运等项目统一承包给第三方保洁公司,人员也由公司招聘和管理。

  改革后的效果立竿见影。田背村保洁员李华昌深有体会:“原来负责田背村保洁工作的有两人,之前遇到问题常互相推脱责任,都说不是在自己责任范围内。”李华昌说,现在全村都是他的责任范围,虽然工作量多了,但自己的收入也由2000元增加到3600元,“现在就是多做事多领钱,积极性也上来了”。

  保洁员增收,保洁成本却下降,通过整合人员、购买社会服务,永平镇每年的保洁经费可节约20万元。

  与此同时,奖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镇村干部变身为监督员,将村民和日常发现的问题实时上传到工作群中,督促保洁公司整改落实。“前两天下雨,帽村村一座桥上堆积了上游漂流下的断枝残叶,通过微信曝光,当天下午就清理干净了。”钟俊文说。

  水陆保洁一体化,破解了原来保洁监管不到位、效果不理想、投入资金大等问题。今年以来,永平镇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个月保持Ⅱ类水质,综合水质保持在Ⅲ类水以上。

  记者了解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探索实践上,武平没有止步。比如,依托特色产业,塑造特色村容村貌;以生产集约化、生活便利化、生态清洁化、村庄花园化、治理现代化推动环境改善;助推农房整治,助力公共设施建设……(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钟玲芳)

  记者手记>>>

  “整”出农村好“钱”景

  地域广阔、点多线长,是农村的特色。而环境的脏乱差,也一度是过去不少村庄的老大难问题。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如何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破解脏乱差的难题?

  近年来,武平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探索出垃圾兑换、一体保洁等创新做法,效果明显。究其缘由,首先是发挥出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乡村是农民的乡村、村民的家园,只有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找到破解脏乱差的突破口。其次,要让监管机制发挥最大效能。监管不到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通病。武平县采用市场化运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举多得。

  据了解,武平县还创新探索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新招。比如,在规划上先行,因地制宜留住“乡愁”,注重体现农村特色、保留田园风貌;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出农村好“钱”景,以实现生态宜居家园的长远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