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促进脱贫农户持续增收的建议

日期:2021-01-26 14:56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量:{{ pvCount }}

十三 届 五 次             第 1648 号             农业农村 类

  我省农村改革四十多年,是一个不断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持续推进扶贫攻坚、不断摆脱贫困的过程。其中,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始终处于整个过程的工作重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在此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许多涉农机制体制的改革,都是围绕农民的增收展开的,大量惠农强农政策的设计和安排,也都向农民的增收倾斜。最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战略形成合力,全省农民的增收呈现出幅度逐年提升、覆盖面不断扩展的良好态势,为巩固各阶段脱贫攻坚的成果,为全省提前一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十四五期间,福建将践行“弱鸟先飞”理念,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把富有闽东特色的脱贫工作同全省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目标实现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在脱贫农户的总收入中,由政府提供的政策性扶持收入占比大幅下降,而来自脱贫农户自主创业就业收入的占比大幅提升。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继续做好“扶技”、“扶智”、“扶志”这篇文章,切实提升脱贫户的增收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让脱贫户从乡村产业振兴中获得更多的增收机会。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建议政府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促进脱贫农户持续增收。

  一、加快脱贫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城市对近邻乡镇的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甚至很多村庄的产业,也得益于城市近邻乡镇的辐射带动做得风生水起。全省各地出现城带乡、乡带村,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城市近邻乡镇和村庄在产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方面行动早、力度大,承接城市经济发展辐射带动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调研中发现,这些乡镇和村庄由于具备比较厚实的产业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较好,业态丰富多样,脱贫户在家庭主业之外的增收机会较多,增收也比较稳定。相反,在一些脱贫户比较集中的乡村,农业业态单一,一产三产缺失,脱贫户在家庭主业之外增收困难。究其原因,这些乡村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地理区位相对偏远,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承接中心城镇产业辐射带动的能力不强。因此,建议根据这些脱贫乡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精准施策,由发改、工信、交通、水利、住建等部门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有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业态多样化的普惠性强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建设,借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和机遇,进一步夯实促进脱贫户增收的产业基础。

  二、加快促进脱贫乡村产业深度融合。脱贫户增收的市场机会,主要是由兴旺的乡村产业提供的,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我省农村实施多年的“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产业规划,走的是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高位推进路子,这一举措催生了众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新业态、新品牌、新的市场机会,对促进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稳定脱贫农户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定海神针”,这对许多产业不旺、脱贫户增收门路少的偏远乡村,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实际上,我省众多偏远乡村都具备生态优良、古村落建筑和民俗文化独特、革命遗迹遗址丰富等资源禀赋。建议充分利用我省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对地理区位较偏的脱贫乡村,利用资源方面的后发优势,强化“一村一品或多品”的产业规划实施,省委组织部、农业农村、财政、人社、科技等部门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倾斜,培育特色明显、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新业态、新产品、新品牌,通过产业深度融合,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产业的乡村“造血”功能,切实突破脱贫农户的增收瓶颈。

  三、大力加强脱贫户新型职业技能培训。在我省农村,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几乎贯穿了推进三农工作和扶贫攻坚的全过程,创造了“科特派”、专家服务团等一系列典型经验,对加快全省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驱动作用。在十四五期间,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产业不旺的偏远乡村融入乡村产业融合的趋势将不可逆转,脱贫农户必将面临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不断催生的局面,要顺利融入并尽快适应即将出现的这种局面,脱贫户自身的增收能力,需要从“一技加身”向“多技赋能”提升,也就是说,脱贫农户需要在原来掌握一种农业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甚至多种新的职业技能,因此,建议人社、财政、文化旅游等部门按照“多技赋能”的思路,以乡镇为单位,紧密结合本土产业特点、业态特征和市场需求,对脱贫农户进行包括符合农村电商、农旅、文旅等新业态创业就业要求的新型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脱贫农户独立面对市场、获取和把握增收机会的能力。

  四、重视发挥乡贤回乡创业兴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乡贤是农村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群体中涌现的能人群体,他们不仅见多识广,事业有成,而且在乡土的熟人社会普遍具有较高的威望。在乡村调研中发现,乡贤回乡创业兴业,通常同时带回三种“东西”:一是带回项目、资金、技术;二是带回人,常常是一人回乡带领一群人回乡;三是带回新生活、新观念、新的市场运营模式,而且,绝大多数乡贤回乡创业兴业都主动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总的来看,乡贤回乡在脱贫攻坚,在乡村产业振兴,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在有效遏制村空心化、空壳化趋势等诸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一切领域的“精耕细作”,都是脱贫地区在我省十四五期间稳定脱贫户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必备的重要条件。因此,建议在脱贫地区进一步鼓励乡贤回乡创业兴业,一方面,财政、税务部门对主动吸纳带领脱贫户创业就业的,优先给予一定的金融、税收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提升乡贤的社会评价,宣传、文化旅游、住建部门把乡贤文化纳入乡村文化建设项目,比如,可以以县为单位进行年度优秀乡贤评比,条件成熟的话,可以扩展到全省,进行全省年度十大最美乡贤评选等等,让乡贤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创业兴业进程中,发挥扶智和扶志的引领带动作用。

  五、大力加强脱贫乡村的宣传推介工作。在很多区位偏远的脱贫乡村,坐拥大量特色资源而产业不兴,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村集体财力有限,承受不了宣传推介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宣传意识不强,看不到宣传推介的前景。实际上,对偏远乡村而言,宣传推介是一种让所有农户受益的普惠性最强的工作之一,在促进脱贫的持续增收方面,更是一个不可或缺重要环节。因此,建议由宣传、财政、文化旅游、住建等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具备资源特色的脱贫乡村,优先进行宣传推介,形成一村带一片,一片带全域的品牌辐射效应。

  结语:在我省脱贫摘帽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促进脱贫户持续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才能奏效。上述这些建议涉及的五个方面,都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影响脱贫户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如能切实予以重视,则一定能在十四五期间我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战略进程中的得到解决,真正实现巩固和拓展扶贫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合力共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