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20233037号提案的答复

日期:2023-07-13 11:07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文号: 闽建答复〔2023〕85号 浏览量:{{ pvCount }}

苏耿聪委员:

  《进一步推进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的建议》(20233037号)悉,由我厅会同省委台港澳办、省农业农村厅、省文旅厅办理。感谢您对我省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情况

  2018年,我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台港澳办、省财政厅等部门,积极围绕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发展两个大局,创新启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工作。6年来,省级财政共计补助1.72亿元,累计引进123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以下简称“台湾团队”)、45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在350多个村庄开展乡建乡创陪护式服务,覆盖全省80%以上县(市、区),培育了一批促进乡村振兴的合作样板项目,以“小切口”撬动对台工作“大事业”,探出了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和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相关做法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国台办和住建部向全国宣传推广,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和福建省改革品牌。同时,我们认真吸纳委员提出的建议意见,持续从样板打造、交流平台、成效评价、文旅赋能等方面创新发力,大力推进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一)集中连片打造样板,形成集聚效应。省住建厅每年坚持安排5000万元支持100个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团队入闽扎根基层、陪护乡村。2023年起,出台《关于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的指导意见》,将合作内涵拓展到全面乡村振兴,即以服务本地居民为中心,兼顾城乡融合,为乡村振兴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空间载体,探索“以人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模式。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再投入1个多亿,优选9个样板村、9个样板集镇和3个样板县开展创建,串点连线成片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打造福建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示范片,提升乡建乡创合作集聚效应。在样板村方面,公布样板村实施成效要素,细化量化创建标准,用2年时间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农房品质提升、惠民公共空间、乡村景观、文化挖掘、产业培育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提升型新时代农村社区。在样板集镇方面,出台集镇环境整治实施意见和实施成效要素,鼓励引入台湾团队开展驻地“陪护式”服务,采取微整治、微改造等手法,促进集镇深度整治、长效发展。如起步镇发挥“秀珍菇”产业优势,将原幸福院改造为“菇菇工坊”产业空间,台湾团队与当地青年合作运营,畅通农特产品营销路径。在样板县方面,精选邵武市、闽清县、三元区等3地开展创建,打造县域“农文旅”产业链、景观带、示范片,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整体促进片区乡村振兴。

  (二)多渠道打造交流平台,提升融合效应。省住建厅实施“以台引台”、产学研合作、分享交流,实现“群凤来栖”。“以台引台”促融合。引导台湾团队主创进入台高校开展讲座现身说法为闽台乡建乡创宣传进行代言,吸引许多台湾大学生和创客参与福建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的陪伴运营服务。如三元区组建闽台、校企跨界融合队伍,引入台湾大叶大学等10多所高校师生融入乡村项目实习或就业创业,共同培养乡建乡创实用型人才。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台湾团队积极与省内高校师生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支适应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师生队伍。邵武市、三元区两个样板县的台湾团队分别与省艺术职业学院、三明学院师生团队在田野调查、微景观设计、经验分享、毕业设计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健全交流推广机制。常态化组织沙龙论坛、设计竞赛、项目对接会、成果展览等活动,邀请两岸行业专家、知名高校、规划设计单位和文化创意团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宣传推介、交流互动。省青年建筑师协会、台湾中华教科文创新发展协会依托海峡青年节举办首届“海峡乡创大赛”,收录两岸188项参赛作品,评选出34项两岸优秀作品,吸引了14支意向赴闽创业团队,前后获30余家海内外媒体及平台宣传报道,引起热烈反响。2023年5月,台湾橙翔团队举办乡建乡创交流营,共招募了20支台湾团队到闽清参与样板县策划,活动后有5支队伍确定将继续参与样板县的创建工作,并有2个品牌入驻运营。

  (三)开展双向评价,规范合作行为。省住建厅出台《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建立台湾团队服务成效评价和项目落地性评价两项制度,以实施“两评价”促进项目落地成效和台湾团队服务质量“双提升”,实现乡建乡创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推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走深走实。每年组织辅导服务单位、项目业主、县级住建部门和台湾团队,从敬业精神、专业水平、服务态度、驻村情况、共同缔造、合同履行等多方面,分别对项目落地成效和台湾团队服务成效开展量化考评,按得分值分A、B、C档,实施差异化监管服务,对评为A档的台湾团队和项目业主予以重点宣传推介,优先服务支持,对评为C档的台湾团队和项目业主进行重点跟踪督促,从严审查项目申报。闽清县进一步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服务成效评定为A档(80分及以上)的台湾团队,按照得分高低评定一、二、 三级,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3万元资金奖励。

  (四)加强文旅赋能,深化乡建乡创。省住建厅出台《福建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管理规定》和样板县、样板集镇、样板村等三类样板实施成效要素,明确要求台湾团队在陪护式服务中,运用乡建乡创、乡村创生等理念,挖掘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创意、培育特色品牌和IP,打造兼具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村镇,实现乡村文旅赋能。台湾潘冀事务所团队入驻漳州市平和县欧寮村,立足“红色欧寮”,充分挖掘呈现当地传统文化、历史建筑、革命遗址、特色产业资源,带动了村庄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台湾“大话熹游”团队入驻南平市建阳区松柏村,以朱子卡通形象IP和当下流行的网红卡通为墙绘主形象,完成朱子IP标识系统,将朱子文化与松柏村特色文化相结合,并挖掘出“松柏十景”“松柏十味”“文明乡风”等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提升自有品牌“悠然松柏”的旅游效应。

  省文旅厅以政策引领吸引台商、台青在闽创办民宿,对于列入文旅部甲级、乙级、丙级的民宿经营单位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资金奖励。支持参与乡建乡创的台湾同胞申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等省级文旅人才项目,举办第七届“匠心意蕴”闽台文创周活动,开展“同沐中华风 共创人生梦”系列活动,为两岸文旅创业者在对话交流、实地参访中切身感受乡村发展美丽,引导创业者投身乡村广阔舞台,为乡建乡创发展创新注入新生代力量。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台港澳办、省文旅厅认真吸收您的建议意见,深入推进样板创建、分享交流、成效评价、标准互通,拓宽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路径,努力推动形成宜居宜业、共兴共荣的闽台乡建乡创新图景。

  (一)推动闽台乡建乡创“点”“面”结合。每年继续开展100个乡建乡创项目,每个项目补助50万元,持续做好乡建乡创项目“面”的广泛性。统筹各方面资金,安排6000万元重点打造样板县和样板村,努力打造“点”的生动性,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对照样板创建实施成效要素加强跟踪指导,充分发挥台湾团队的特色优势和专业能力,与在地干部和农民群众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乡村环境整治、特色文化挖掘、品牌价值提升、特色产业培育、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村民培训等,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发展,培育农业、文创、旅游、康养、生态等跨界融合的产业链,探索更多传承闽台文化根脉、深化乡建乡创融合的示范样板,广泛形成闽台乡建乡创集聚效应。

  (二)多措并举开展分享交流。支持省青建协和中华教科文创新发展协会(台湾)联合举办“海峡乡建乡创奖”,常态化举办分享交流活动和合作成果展,广泛宣传政策,总结汇编成功案例,促进两岸专业互鉴、经验共享,持续扩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品牌的影响。推动台湾团队与省内高校师生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支适应乡村振兴、乡村建设的师生队伍。实施“以台引台”,讲好在闽“台湾团队故事”“台湾青年故事”,引导台湾团队走进台湾高校开展交流活动,分享大陆创业心得,更多地引入台湾大学生和创客来闽参与乡建乡创,致力于将福建打造为在陆台湾人才聚集地。

  (三)“背靠背”开展成效评价。持续组织第三方辅导服务单位、台湾团队、项目业主、县级住建部门和当地村民,采取信息化手段,“背靠背”开展项目实施成效和台湾团队服务评价,加强评价成果运用,引导台湾团队加强力量配置、项目业主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推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走深走实。

  (四)先行先试促进两岸文旅标准互通。推进文旅特派员制度试点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指导试点地区支持台湾团队挖掘试点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在工作体制机制、发展举措、产业导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闽台两地金牌旅游村、酒店、景区等文旅标准互联互通,共同制定两岸朱子文化、客家文化、闽都文化等研学基地标准,增强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促进闽台乡建乡创文旅领域融合发展。

  领导署名:苏友佺

  联 系 人:何佰昭

  联系电话:0591-87825039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7月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