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捷序副省长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危房改造和污水垃圾整治现场会上的讲话

日期:2017-10-12 16:05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量:{{ pvCount }}

2016829日)

 

今天我们在龙岩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危房改造和污水垃圾整治现场会,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以及宜居环境建设的部署要求,总结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污水垃圾整治经验做法,明确下阶段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会前,于伟国省长专门作了批示,要求“这项工作要持续、扎实、有力推进,取得更好成效。”各级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讲五点意见。

一、突出特色,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些年城市发展很快,如果农村没有加快发展,就无法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农村有农村的特点,乡村聚落是长期形成的,不仅是村民生产生活的活动空间,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目的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本、韩国、台湾的新农村建设,都是经过了几十年才有今天的面貌,才有农村的振兴。因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要顺应自然、保护生态。这是很重要的理念问题,不能简单搬城市模式来做,特别要立足农村特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山体、森林、河流、田间农作物,打造成休闲绿道、生态公园,体现田园风光,让城镇居民到乡村旅游感受有别于城市的乡土气息和生态环境,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这方面各地做了很多很好的探索,如龙岩市区的莲花山公园栈道就是利用原有的山脉,加一些步行道,加一些设施,做一些整治,就有了很好的休闲环境。二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农村条件相差很大,山区跟沿海不一样,山区本身也有不同的自然禀赋、不同的发展条件,要因地制宜,不能只搞一种模式,一刀切,不搞“销山工程”“砍树工程”“填湖工程”“截流工程”,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实际,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民的投入,要花小钱办大事,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路子。三要保护优秀传统建筑,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农村的传统文化除了体现在民间文艺、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外,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建筑上。农村的优秀传统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修缮保护优秀传统建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这些传统建筑,就无法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很欣赏欧洲的风情小镇,就是欣赏小镇里的建筑。福建的传统民居和传统村落也很优秀,像福州古民居、闽北土堡、闽东廊桥、闽南红砖古厝、客家土楼等等,这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地位。我们要把这些传统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好,留住文化的根,让人记住乡愁。四要把握新旧协调,建筑与环境融合。建筑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它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也要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为什么讲要新旧协调,因为文化是积淀而成的,我们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是要创造更好的文化。建筑同样是这个道理,有传承,才有创新。大家今天看到的洋畲村就是个典型例子,从2000年开始统一村民思想,发动村民拆除破旧土坯房,十几年坚持统一规划、分批建设,不是把地推平,而是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每栋住房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歇山顶”坡屋面、四面装修整齐,建筑风格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整个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这是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五要把环境治理和裸房整治作为村庄整治的重点。裸房是不文明的表现,反映的是落后的建房意识和管理不到位。要引导和发动村民开展村庄裸房整治,对屋顶进行“平改坡”“平改绿”,对外墙进行装修保护,做到建筑风格和色彩简洁统一,与环境相协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整体建筑风貌。要着力解决农村乱搭盖、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等脏乱差状况,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近几年来,各地重视村庄规划,编了不少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也存在编制村庄规划时现场调查走马观花、对村庄情况分析不深不透、规划可操作性不强、村民主体意愿没有充分表达等突出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套用城市规划方法,一个小小的村庄也编出“一轴两翼三组团”的内容,无法起到指导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村庄规划要在管用上下功夫:一要突出重点。村庄规划要以村庄整治、农房建设和完善配套为重点,要明确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修缮要求,引导村民科学建房和整治裸房,要有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有环境改善提升和整治的内容。二要规划设计合一。规划文字内容可简化,但设计图纸要详细,让村民和工匠看得懂、用得上。要根据村民建房需求,划定村民建房点,按规范布置总平面图,报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三要村民参与。村民是村庄建设的主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让村民参与决策、而不是开个专家评审会就了事;规划完成后,要公示,让村民了解规划、支持规划,这样规划才能落地实施。

二、补齐短板,着力破解农村污水垃圾处理难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近几年开展了家园清洁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出现回潮。目前全省仅14行政村进行了初步治理,与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尽快补上这个短板。72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福建省农村污水垃圾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争取用5年时间,使全省70%以上行政村覆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一要落实任务。各地要抓紧制定细化实施方案,特别是县(市、区)政府要把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整治工作细化分解成具体项目,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投资规模和完成时限,倒计时推动工作开展。二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省大部分地区村庄较分散、人口规模不大,污水垃圾处理要采取符合村庄特点的处理模式。在污水处理方面,城市和县城、乡镇周边的村庄要通过管网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其他村庄可以采取无动力、微动力加人工湿地的简易处理方式。要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到2019年全面完成农村旱厕改造任务。在垃圾处理方面,首先要清理陈年垃圾。其次要按照“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加快完善村、乡镇垃圾收集、中转设施设备,并建立健全村庄保洁制度。三要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干湿”分离处理试点,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和综合利用。近期,省住建厅已对浙江金华市的农村垃圾阳光堆肥处理方式进行调研并把调研报告下发各地,请认真借鉴应用。

三、办好实事,打好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攻坚战

农村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地要把此项工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切实抓好。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完成约11.06万户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其中约2.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在2018年前完成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从刚才通报情况看,各地工作进展普遍滞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迎头赶上。首先要强化责任,精准到户。按照属地原则,县(市、区)政府对当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负总责,要把任务分解到乡、到村、到户,按分类补助标准,精准帮扶到户。其次要分类指导,加快进度。严格控制危改户宅基地和建房面积。鼓励危改户有偿退出宅基地,到集镇、县城购房,享受购房优惠和补贴政策。对连片拆危重建的,要组织统一规划设计,集中建设经济适用、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住宅小区;对零星拆危重建的,要免费提供农村住宅标准图;对可以修缮加固的,要帮助提供加固技术方案,与传统民居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县级住建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督促指导村民尽快开工,提供修缮加固和拆除重建设计方案,加强质量安全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改造一片,提升一片”,农村人居环境有改善,农村风貌得到保护提升。第三要多措并举,减少农民负担。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结合危房改造,组织旧村复垦,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收入不低于60%要用于危改项目建设。各市、县要安排农村危改配套资金,开展农村危改小额贷款贴息。组织建材低价甲供,降低建筑成本。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互帮互助。积极推行农村集体廉租房、幸福大院、共有产权保障房等新模式,实现特困户低成本住房保障。第四要层层抓落实。省住建厅要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对进度慢的市、县(区)政府领导,该约谈的要约谈;市、县两级也要建立相关机制,层层督促推进,形成浓厚的为民办实事氛围。没有如期完成任务的,将按有关规定追责问责。

四、创新机制,调动社会资本和农民积极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要与农村产业提升相结合,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有生命力。一要农商合作,打造特色品牌。依托当地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传统特色产业。如新罗区培斜村从1993年分散兴办竹加工厂,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及“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到如今的标准化厂房、规模化生产,竹加工产值达2亿元,为村庄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乡村电商,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培斜村就是这方面做得好的成功典范,已成为中国淘宝村,吸引30多名年轻人来村常住开店,电商产品涉及汽车用品、服装以及竹制品、茶叶、柑桔等诸多农产品,年销售产值超过8000万元。二要引进社会资本,提升乡村旅游业。挖掘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内涵、生态优势,通过租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专业旅游集团等,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将传统的农村观光产品转变为农家体验、民俗风情、温泉养生、特色民宿等新型乡村旅游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质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如南靖、永定推出的“土楼人家”;泰宁推出的“丹霞人家”“耕读李家”;连江推出的“天竹畲寨”等。三要利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水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城镇与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捆绑打包”,采取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专业运营公司参与,提高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的水平和效益。四要发挥农民自治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村两委的领导作用,广泛宣传发动,让村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意义,了解各项优惠政策,树立共建共享的思想。如新罗区赖邦村针对村内旧房裸房较多的突出问题,村委会筹集约100万元补助资金,撬动村民投入约500万元整治自家裸房,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健全村民民主议事规则,落实村务公开、一事一议、民主监督制度。例如,可组织村民成立环境卫生督查队,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民俗文化保护研究会,乡村旅游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

五、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污水垃圾治理三项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有较长的计划工作目标,也有具体的年度工作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既定的工作要求,迅速行动、强力推进,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一要强化组织协调。按照“省、市政府指导督促,县级政府负责,住建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乡镇政府实施,村委会具体落实,村民广泛参与”的联动工作要求,把这三项工作作为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主要抓手。各设区市政府每月要调度推进。县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协调各方,扎实推进。分管领导具体抓,强化工作落实;住建、发改、财政、农业、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共同谋划、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

二要落实资金保障。2014年起省级每年投入10多亿元,用于包括农村污水治理在内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或农村危房改造省级补助。市、县两级也要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专项用于三项工作,学习借鉴南平市通过市、县、乡镇、村庄、农户各出一点筹措资金的办法,真正建立农村保洁和环境维护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各地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善于策划,通过“捆绑打包”等办法积极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大中型企业,如水务公司和环卫设备生产企业、环卫服务企业等,采取PPP、政府购买服务工程包等方式,参与以县(市、区)域或乡(镇)为单位“捆绑打包”的污水垃圾处理。

三要加强技术指导。省住建厅近年来陆续编发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村民建房图集、污水垃圾处理技术导则等技术指导资料,要进一步拾遗补缺,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关键是市、县住建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把这些技术指导资料,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导到乡镇、村庄和需要的群众手中,才能起作用、见成效。省住建厅要继续抓好乡镇长、建筑工匠培训,市、县两级也要抓好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和建筑工匠的操作技能水平。

四要抓好督查落实。省宜居办要逐村开展中期检查、年终验收。中期检查要建立退出递补机制,不但要通报工作进展滞后的地方和村庄,还要将工作滞后的村庄退出“千村整治”名单,由整治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备选村庄递补;考核验收结果要与第二年安排整治村庄数量挂钩,做到奖优罚劣。农村危房改造要建立健全通报、约谈、督办机制,并针对去年住建部对我省农村危改绩效评价评分较低的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补漏,省、市、县三级共同做好国家年底危房改造绩效评价迎检工作。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要按《福建省农村污水垃圾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落实好“乡(镇)周查、县月查、市季查、省抽查”的四级督查机制。检查要讲求实效,要深入项目现场看进度、查质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污水垃圾治理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