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环境建设简报第50期

日期:2014-12-25 10:42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量:{{ pvCount }}
  

安溪推进龙门镇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环境建设

 

  安溪县龙门镇地处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结合处,资源环境独特,区位优势突出,自然人文景观众多。2010年列入全省第一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2012年入选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2014年被国家住建部等7部委联合评定为“全国重点镇”,同时列为福建省1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乡镇之一。开展小城镇试点建设以来,龙门镇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果断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关闭辖区内400多家石材企业,倾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环境,引进优质产业落户,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 

配套完善 宜居宜业 

  龙门镇开展小城镇试点建设以来,在规划的引领下,结合产业发展定位,实施基础先行,配套跟进,着力改善城镇面貌。 

  路桥先行。投入1.85亿元建成3.5公里的迎宾大道,贯通新城南北;投入2.7亿元建设环城北路、环城东路、龙翔大道、滨西大道、省道206线白改黑等城镇主干道;投入800万元建设龙洲大桥,以“三纵五横”交通路网撑开城镇发展骨架,带动形成集约布局、功能共享的发展空间。 

  管网跟进。投入8000万元规划建设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已完工投入运行;投入6000万元建设自来水、污水、温泉等地下管网,将管道延伸至城镇建成区所有企业和小区;投入2000万元新建110KV变电站1座,对全镇电网进行全面改造。 

  “三化”同步。即以“净化、亮化、绿化”提升城镇环境。在全镇布局建设三座垃圾中转站,组织镇、村两级环卫队伍,实现垃圾统一收运;城镇主干道全部安装LED路灯,并进行规范管理;建设15000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公园,在城镇主干道两侧全面绿化,建设长6.7公里的滨水绿道,配备步行道、自行车慢道、绿道、亲水平台、公园、广场等;结合生态流域整治,做好矿山迹地治理和小流域整治工作,完成省级和国家级绿色乡镇创建。 

以人为本 成果惠民 

  龙门镇在小城镇建设中充分关注群众的现实需求,在发展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与民共享。 

  抓好群众“安居”。结合征迁安置工作,由政府为主导,规划建设8个集中安置小区,总投资7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集约利用土地,促进人口聚集。同时,配套建设城镇廉租房、公租房200多套,解决困难户住房问题。 

  提升民生服务。按照小城镇建设“七个有”要求,对中小学校进行并校整合、提升,规划建设规模较大、配套完善的综合性小学;对龙门中心卫生院实行改造提级,启动龙门医院项目建设;结合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题广场、品牌连锁超市、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 

  落实民生保障。着力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抓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创新机制 保障发展 

  龙门镇在小城镇试点建设中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从“土地、资金、服务、人才”等方面突破发展瓶颈,保障城镇发展建设。 

  创新用地机制。充分运用小城镇试点政策,开展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目前已完成210亩农村土地整治,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做好已关闭石材厂土地收储500多亩,拓展小城镇发展容量和空间。 

  创新投融资机制。在金融融资方面,与农发行、国开行、兴业银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融资用于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及群众安置房贷款等项目;在社会融资方面,采用BOT方式建设污水厂和龙门自来水厂,解决市政投入大的问题;在政策融资方面,积极争取污水管网、矿山治理、小流域治理、崩岗治理、河道治理、水利工程等政策性资金,开展相关项目建设。开展试点建设以来,已融资超过10亿元。 

  创新工作举措。以项目组合为单位成立四大征迁组团,实行项目征迁周汇报月督查制度,为项目落地和建设保驾护航。(安溪县宜居办) 

  

精致小道进田坎入心坎 

  ——后垅村打造能致富的“美丽乡村” 

  

    后垅村,位于闽清县云龙乡东南部,是2014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该村致力建设浓郁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让百姓得到实惠。 

精致小道铺入田坎,休闲田园风光打造“美丽乡村” 

  石板、鹅卵石修葺的乡间小道,替代了村落土路。金秋时节,走在这样的乡间小道上,闻着沿途扑鼻的稻香、看着错落有致的田园风光,不禁让人心旷神怡,这正是后垅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成果。2014年,云龙乡投入100多万元铺设了步行路面1400多米,这些路面采用鹅卵石、青石、青砖等乡土材料,将耕地点缀得错落有致,一派田园风光。 

  不到一年间,后垅村村口至广场主干道完成了美化绿化景观改造,沿线33幢裸房全部立面刷新。日处理污水量145吨的集镇污水厂的建成,为村民解决了污水处理系统,农家书屋、休闲场所等设施的完善,让村民有了好去处。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面子工程,是老百姓的实惠工程 

  在后垅村村民的眼中,规整的村落、古朴的建筑加上一片静美的休闲田园风光,正是吸引大量城里人来村里休闲度假的主因,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实惠。很多村民用新修的祖厝、种了番茄等农作物的田地联合开办农家乐,有些农家乐还上了一定的规模:数十亩的田地依照种植种类,被分割成了数个主题农场,打造成了农家田园体验区。 

  “以后这一片可以全种上油菜花,这一片种上生态稻,稻田底下养上泥鳅,让城里人过来看风景、吃健康大米,小朋友还能下到田里抓泥鳅,享受田园乐趣。”对于村里发展农家乐的前景,村干部充满期待。 

  “如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对老人来说已经不太胜任,特别是大多数年经劳动力离开了土地,致使不少村里耕地只能落荒,今后这些青壮劳力不多的村子,如何致富?如何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给我契机,我们也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乡里的干部对后垅村走的这条美丽、特色、生态的旅游经济新路径充满信心。(闽清县宜居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