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环境建设简报第62期

日期:2015-04-21 10:45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量:{{ pvCount }}
  

全省“巾帼美丽家园”创建活动暨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政和召开

 

  416-17日,省住建厅、省妇联在政和县联合召开全省“巾帼美丽家园”创建活动暨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贯彻落实312日省政府福鼎赤溪现场会精神。有关市县建设局(建委)、规划局(规划委)、妇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实地参观了政和县石圳村、古元村,石圳村、古元村和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代表作典型经验介绍。 

  省妇联陆菁副主席作“巾帼美丽家园”创建活动动员讲话,强调要在服务大局中定位“巾帼美丽家园”创建活动,要把开展“巾帼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创新实践;作为贯彻落实生态省建设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举措。要在开拓创新中开创“巾帼美丽家园”创建活动新局面,在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找准定位、强化落实,密切配合、优势互补等方面下功夫。同时,陆菁副主席要求创建活动要把握四个“突出”:一要突出“美”,在“巾帼美丽家园”创建中,家风美是核心,倡导家庭关系和睦融洽,邻里团结友爱互助、生活方式健康科学、村风民风文明和谐;环境美是支撑,做到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乡村景观设计科学合理;房屋美是基础,保持住宅清洁舒适、院落整洁美观、庭院整齐有序;生态美是关键,承续山水自然风貌、乡村自然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生活美是根本,提高经济收入水平、丰富文化生活内涵、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二要突出“新”,借鉴石圳村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巾帼理事会的经验,推广“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妇女主导、全村参与、共同致富”的创建机制,推动“巾帼美丽家园”创建活动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成立“爱心妈妈清洁队”和“好孩子卫生宣传队”,建立务实管用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三要突出“好”,积极协调主流媒体扩大宣传“巾帼美丽家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要突出“实”,特色产业要做实,引领一批想创业敢拼搏的新型女农民、生产女能手发展特色产业;民生事业要干实,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创建活动与时代精神的对接点、与妇女群众的共鸣点、与家庭需求的契合点;创建项目要夯实,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妇女和家庭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省住建厅王胜熙副厅长对下阶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七点要求: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村庄规划。加快推进1999年之前编制规划的约3000个乡镇和村庄进行规划修编;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提升;坚持多规融合,尽可能将旅游开发、历史传承、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内容融入建设规划,做到“多规合一”,同时又要简洁适用,让村民参与,体现村民意愿,易于操作与实施。提高规划执行力。二要从当下工作做起突出抓好“五清楚”: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分清楚、粉清楚;体现“两特色”:“房前屋后菜地化、菜地似绿地”,“田间资源是公园、田间步道变绿道”;建立“一机制”:“自下而上”的社区管理模式;树立“一理念”:坚持常抓不懈。三要着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专项行动。各地要贯彻落实好1月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今年6月底前要按时完成城乡环卫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或修编;要制定实施方案,加快设施建设,所有建制镇和“六江两溪”流域1公里范围内未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系统的240个乡镇都要建成1座以上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或实现直接压缩运输;要落实乡镇环卫管理职责,根据实际需要聘请环卫工人,建立保洁员定责定薪制度,并开展垃圾处理收费。四要加快完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合理确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规模,科学制定污水处理技术路线。五要抓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一步加快组织开展传统村落普查,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传统村落名录,并分期分批公布;组织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和争取2015年第一批传统村落中央补助资金;特别要重点抓好1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改善提升,抓紧编制保护规划,梳理项目清单,尽快启动保护和整治。六要加强农村个人建房监管。在尽快提供村庄农民个人规划建房用地的基础上,加大个人建房管理,重点把好“四关”:规范村民建房审批程序,严格建房条件审查,把好许可审批关;建立以乡镇政府为主体,整合国土、规划、建设、农业、林业、水利等多方面的力量,分片巡查、定村包干的乡镇农村建房联合巡查机制,把好检查巡查关;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遏制违规违建行为,把好社会监督关;加大深入基层指导服务力度,继续开展乡村规划师选拔,推广农村工匠技术培训,把好技术服务关。七要发挥农村妇女主体作用。要将“巾帼美丽家园”创建纳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中,统筹组织实施,并将各级妇联增补为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成员,充分调动基层妇女组织的作用,以“巾帼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厅村镇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