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环境建设简报第72期

日期:2015-06-25 17:00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量:{{ pvCount }}
  

建设清新桃源  打造宜居永春

 

  为进一步提升宜居环境建设内涵,永春县自20149月起开展“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着力实施新房美化、裸房装修、古厝修缮、危房拆除、违建清理五项整治工程,全力推动全县城乡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成效,积极争创“联合国人居奖”。今年来连续被评为“福建省十大醉美县城”、“中国最美的乡村小镇暨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等称号,入选“2015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 

  囊括全局,齐头并进。一是全域推进。完善县城总规修编,抓好道路、溪流、污水、给水、排水、景观风貌等各类专项规划,形成以县城总规为龙头、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辅助、覆盖全县的规划体系,引领全域发展。同时,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村为核心、以过境公路、高速道口为重点,以全县各个村庄为基础,整村、整镇、整片推进,实现串点成线、连线扩面,全面开展整治工程。二是全民动员。实行处级挂钩领导责任制,抽调50多个科级干部,发动全县22个乡镇236个村(社区)镇驻村干部、村主干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乡贤、侨亲以及妇女的带动作用,培育典型,激发内力,助推宜居环境建设。三是全程督查。形成县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专抓的工作格局,建立起“一月一巡查、一季一拉练、半年一检查”的工作机制,在全县上下形成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6个业务指导单位落实“每周一碰头,每月一指导”制度,跟紧跟进乡镇建设情况。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监督,严格问责问效,把工作进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重治环境,夯实基础。坚持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宜居环境建设的先行工程、基础工作,牢固树立“干净就是美,持续就是好”的理念。一是物品摆清楚。开展房前屋后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发动妇女及其家庭成员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有序堆放生产生活用具,规范晒衣架;做好家庭内务整理,实现屋内无垃圾、无杂物、无污水、无污渍,无乱搭、乱堆、乱挂之物。二是污水分清楚。依托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全力推进流域范围内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镇区或中心村基本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河口生态湿地工程,提升吾峰、丰山等6个湿地公园,新建太山、美寨溪、仑山、姜莲等4个湿地工程。新建蓬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三是垃圾扫清楚。推广桃溪流域、“美丽乡村”等管理制度和物业管理办法,引进社会化、公司化经营模式,落实“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提升专项行动,做到常态化整治、常态化管理。2014年以来,新建成简易转运站42座,推动12个乡镇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并配备相应转运车辆。2014年卫生考评年度总成绩泉州市第一,201515月每月成绩均名列前茅,三条主要公路参评泉州市最美公路。 

  深挖内涵,激活文脉坚持把历史作为城乡个性发展的基础,把文化作为村庄建设的核心、灵魂以及生产力。一是保留乡土元素。坚持“田间资源变公园、田间步道变绿道”的整治理念,尊重村民生产生活习惯,保护田园风貌、乡土风情,原汁原味的给予发扬。依托石玉渡槽文化,因地制宜开发了桃联村湿地公园,流转土地6亩,种植美人蕉、睡莲、荷花等水上植物,呈现一幅“荷塘月色”,与古民居相映成趣。二是注重历史传承。宁修“真古董”不建“假古董”,邀请省博物院龚张念副院长等专家,联合厦门大学成立古厝普查小组,对全县具有保护价值的建(构)筑物和街区进行全面普查,逐一分类造册,共有371处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历史风貌区推荐列入县级保护名录35处推荐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注重现代建筑和历史建筑在风格面貌上的融合与协调,注重保留“燕尾脊、山墙、红砖、白石、灰瓦”等元素,重现永春岵山镇古镇、五里街镇历史文化街区面貌。三是突出与时俱进。依托永春白鹤拳、老醋、蔑香、佛手茶、漆篮等特色文化产品,创新文化理念,挖掘文化新价值,赋予时代新特征,拓展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档次。如白鹤拳从“实战型”向“实战观赏并重型”,蔑香从“朝拜蔑香”到“养生蔑香”,漆篮从“农用漆篮”到“艺术漆篮”转变等。 

  凝炼特色,打造精品。既要大气魄建设又要谋求精品,力争做到不花钱办成事、花小钱办大事。一是透绿见景,建宜居宜游精品村。在依托山水脉络、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实施“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可行可赏、可游可憩”的宜居宜游格局,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整治过程中,注重道路空地角落、房前屋后等细节整治,把村道建成景点,把庭院建成小品,涌现出桃联城乡结合示范精品社区,岵山福茂寨文化精品古寨,嵩安自然风貌型美丽乡村等,打造“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村精品、水精品、绿精品。二是多元创新,建宜居宜游特色村。立足传统乡村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整合“古村落、古民居、古民俗、古树木”等资源,以“拳、香、茶、食、瓷、画”为载体,做好“品茗、闻香、尝醋、练拳、看花、观景”等文章,打造“山水桃源·四季永春”品牌,推出岵山古民居游、大羽村白鹤拳特色文化游、观山村朝圣生态仙境游、呈祥旅游小镇等美丽乡村游精品线路,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特别是岵山古寨保护区,以400年石砌古寨福茂寨为中心店,开展荔枝巷、福茂寨西段、仙寨路三个点的连片整治,采用天然溪石砌筑荔枝树池,沿线绿化2000平方米,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空间形态。 

  微调治理,卓有成效按照“不搞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标准、不拘一个建设模式”的原则,立足实际,坚持微创理念,因地制宜,建设小绿地、小广场,实现了“微整治、微投入、大效果”的目的。比如岵山实行绿地“点”建设,在重要传统建筑周边及街角巷落、道路沿线种植花木进行绿化美化,整治破败空新房、废弃住房、闲置宅基地等,建设配套公园绿地;又如五里街镇的儒林社区,对中心小学小区内的170米围墙进行整修,利用墙面制作一条画廊,展示永春市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泉州十八景,既美化了环境又彰显了永春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如桃城镇桃联社区溪埔小区,选准切入点,出重拳整治两违,打通小区内断头路,短时间内效果凸显。(永春县宜居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