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环境建设简报第84期

日期:2015-11-18 09:04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量:{{ pvCount }}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全省宜居环境建设、扩大城乡建设领域有效投资和“两违”综合治理工作督查情况的通报

 

  9月20日至10月15日,省宜居办组织5个督查组,分别由省财政厅、住建厅、农业厅厅级领导带队,对各地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扩大城乡建设领域有效投资和“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检查了9个地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以及21个县(市、区)的工作开展情况,现场察看项目近200个。从督查情况看,各市、县能够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各项任务抓的比较紧、比较实,工作有序推进,建设成效初显,年度任务基本上可按时完成。督查情况经上报省政府同意,现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深入实施宜居环境建设。2015年全省安排宜居环境建设项目5163个,年计划投资1547亿元,至10月底,在建3258个,完工1495个,前期409个,完成投资1466亿元,占年计划比例94.7%,预计全年完成投资超1600亿元,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1114个整治村和43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全面动工,完成投资57.2亿元,共整治裸房2.27万栋、建筑面积317万平方米,硬化村道1067公里,新增村庄绿化面积243万平方米,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640个、管网长度563公里,垃圾转运处理能力达3143吨/日。10个省级重点扶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都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实施保护和整治项目79个,已完成投资1.76亿元。二是打造城镇“三边三节点”。结合城区内河整治、山体保护,全省185个“三边三节点”已开工174个,完成投资78亿元。其中,30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开工28 个,完成投资17.3亿元。三是市政提升“五千工程”。全省新改扩建雨水管网795公里、污水管网1089公里、供水管网1191公里(新建687公里、改造504公里)、燃气管网830公里、市政道路880公里、绿道713公里,预计全年可建成各类道路管线超6000公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9235个、年底可达15000个。四是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六江两溪”流域1公里和土楼保护区范围内292个乡镇,目前已有212个乡镇建成处理设施,在建38个,42个乡镇开展前期,预计到年底将全部动工。

  (二)扩大城乡建设领域有效投资。按照省政府下达的城乡建设领域440亿元增投要求,各地分解落实增投项目。下半年全省新增城乡建设领域项目1679个,至10月底,在建1050个,完工295个,前期334个,开工率80%,完成增投363.6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83%,预计年底增投可达450亿元,将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福州市完成增投50.33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62%,还有61个项目处于前期,开工率63%。

  厦门市完成增投27.59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111%,还有1个项目处于前期,开工率99%。

  漳州市完成增投76.12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108%,还有26个项目处于前期,开工率85%。

  泉州市完成增投79.57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72%,还有102个项目处于前期,开工率73%。

  莆田市完成增投26.24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89%,还有37个项目处于前期,开工率76%。

  三明市完成增投22.5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76%,还有16个项目处于前期,开工率93%。

  南平市完成增投24.52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99%,还有7个项目处于前期,开工率96%。

  龙岩市完成增投30.66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105%,还有23个项目处于前期,开工率82%。

  宁德市完成增投24.08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75%,还有47个项目处于前期,开工率74%。

  平潭综合实验区完成增投2亿元、完成下达任务的24%,还有14个项目处于前期,开工率52%。

  (三)“两违”综合治理有力推进。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年初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两违”综合治理漳州现场会的部署要求,围绕“四重点、五部位、六先拆”,突出主题,强力拆违,年度拆违目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注重拆建结合,强化拆后利用,“两违”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至10月底,全省新拆违建面积4219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1%,拆后腾出土地面积7.15万亩,新增违建基本得到遏制。全省以创建“无违建”示范点为破解难题、构建常态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各地共确定创建“无违建”示范点1079个,以点带面,持续推进。特别是今年开展“百日会战”以来,各地强化组织部署,分解落实责任,从规划到建设到拆除到利用,逐项落实;从宣传发动到监督奖惩,氛围浓厚,治违各项指标完成较好。

  从各地宜居环境建设和“两违”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我们感到有几条典型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一是领导重视、部门协作是推动宜居环境建设各项工作的关键。省委、省政府将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各方投入得到保证。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18.7亿元,拉动全省有效投资超1600亿元,整体建设成效明显。厦门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参加全国竞争性评审,厦门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和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获得国家补助资金近21亿元。水利部门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有机结合“防洪、生态、景观”建设,推动水利工程从“硬工程”到“软自然”的转变。二是突出连线成片、形成规模效应是提升宜居环境整体水平的关键。全省实施城镇“三边三节点”整治项目185个,打造43条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景观带,串联景观带上的整治村  123个,开展集中成片整治。宁德市按照“四个一”(一条路、一条溪、一串葡萄、形成乡村一日游)的要求,打造美丽乡村一日游示范线路。厦门市集美区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全区208个村庄实现污水集中式或分散式有效处理。永春县开展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域景观化。三是加快投融资改革、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破解资金难题的关键。省住建厅主要领导带队,会同省财政厅、国开行福建分行、省城投公司等单位,赴泉州、宁德、三明、南平、漳州、龙岩、莆田等地开展棚户区改造及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对接,推动各地市采用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中闽水务、福州水务、厦门水务等大型水务企业以区域为单元开展行业整合“打包”,采取PPP的方式,收购市县污水、供水企业以及投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实施及正在对接的项目达26个。省住建厅牵头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推进公共停车设施产业化的扶持政策,鼓励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公共停车设施。省投资集团、省建工集团积极与各地洽谈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开展项目对接合作。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项目前期工作偏慢。全省宜居和增投共还有743个项目处于前期未开工,占总项目数的11%,涉及年度计划投资近200亿元。其中,“六江两溪”1公里范围内还有4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未开工,无法按照省政府要求在年内建成。一是征地原因,永泰葛岭镇、上杭县稔田镇、新罗区岩山镇、连城县朋口镇、曲溪乡、姑田镇、文亨镇等均还未完成征地工作;二是资金缺乏,我省“六江两溪”1公里范围内乡镇大部分属于山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投入大,而山区乡镇财力普遍较为薄弱。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小,地方政府捆绑招商工作力度不够。

  (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单一。今年村级换届影响了工作衔接与进度,影响积极性和实施责任。各地市配套资金普遍到位低,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县仅靠省级“以奖代补”资金,影响整治效果。

  (三)“两违”综合治理难度加大。调查摸底不全面,违建底数不清,分类处置历史遗留问题仍未有大的突破;新的违建尚未完全遏制,控违长效机制有待强化落实;违建快速处置措施有限,需通过地方立法加强,《福建省查处违法建筑条例》亟需加快出台;暴力抗法时有发生,执法队伍保障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建议

  (一)抓好督查问题的整改落实。各市、县、区要按照本次督查发现的问题,认真做好整改落实,整改情况于11月30日前由设区市统一汇总后报送省宜居办。各地整改情况将列入年终考评。各设区市要组织督查组深入项目现场,帮助县(市、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冲刺最后一季度的施工黄金季节,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加快“六江两溪”1公里范围内未开工的4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一是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和所在市县人民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快项目选址,加大征地力度,加快动工建设;二是市县政府研究将辖区内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捆绑委托有实力的大型水务企业进行投资建设运营;三是市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予以补助,确保设施正常运营。

  (二)加强项目融资,提高项目资金筹措动力和操作水平。抢抓机遇,加强项目前期、落实业主、申报材料、上下沟通等关键环节,做好争取国家第四批及后续专项建设基金重大项目筛选申报工作。抓紧完成与国开行、农发行的项目对接,用好政策性金融贷款。加快发行我省作为全国首支省级打包发行的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各地策划筛选城建类PPP项目进行社会公开推介招商。

  (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围绕“五清楚、两特色”开展整治,体现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防止“大拆大建”和照搬城市模式,督促因村级换届进展慢的整治村加快推进。一是落实主体责任,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倒计时安排整治建设时序,加快工作进度。二是抓好近期全省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要制定专人负责,针对性采取措施,确保整改到位。三是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各地要参照省级“以奖代补”资金标准,确保市本级和县(市)级资金配套到位,同时积极发动各种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加快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一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厦门进一步扩大试点区域;福州、泉州、漳州、武夷新区等争取申报第二批国家试点;其他有条件的市县要划定试点区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尽量保护现有湖泊、池塘、田地、湿地、山体绿化等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积极探索采用租赁土地方式,建设田野公园。二是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各地要抓紧与省投资集团、建工集团做好对接,加快我省城市公共停车场统一建设工作。三是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厦门、平潭综合实验区、南平武夷新区、福州琅岐开发区、漳州古雷开发区、晋江要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三明南部新城加快动建,其他有条件的市县要开始谋划,做好规划,尽快形成一批可落地的综合管廊建设项目。

  (五)深入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一是继续加强调查摸底,结合中心工作开展主题拆违,保持拆违力度不减。二是落实网格化管理,充分应用数字城管监控平台、手机执法等现代化手段,强化日常管控,遏制新增违建。三是继续推进创建“无违建”示范点,抓好层级指导,加快分类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四是突出源头治理、疏堵结合。实施村民建房审批,满足村民合理建房需求。着力构建综合协调、“两违”拆除、新增管控、分类处置、建房审批、拆后利用、考评问责等常态化长效机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