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挂帅 组织部牵头 全面推进农村改厕治污工程——宁德市人民政府

日期:2017-02-27 09:42 来源:宁德市人民政府 浏览量:{{ pvCount }}

根据省领导指示要求,宁德市率先开展农村厕所改造试点工作,将其作为顺民意、惠民生的工程,当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边学边改的项目来落实。20165月,我市在屏南、周宁、寿宁、福安、福鼎等5个县(市)16个村开展改厕治污试点工作,于11月底全面完成,受益群众6500多人。改厕治污后,当地群众用上了干净、整洁的卫生厕所,彻底改变了农村厕所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现象,农村面貌、卫生条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厕治污工作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关注和认可,怎么改?”“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改?成为当前广大农村群众热议的话题。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形成了一套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方法,为全面铺开农村改厕治污工作提供经验。这里,我简要汇报我市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市、县党委政府把农村改厕治污做为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组织部长联络牵头、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执行的领导机制,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县、乡、村的任务目标及完成时限。市政府将此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范围,每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奖补资金。各县市把改厕治污任务分解到村、到户,乡镇党委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党委组织部门把这项工作纳入考察、识别干部的内容。市、县住建部门具体技术指导,确保工艺合理、质量到位。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及污水处理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方案》。以责任状的形式,细化分解了各县(市、区)改厕治污年度任务,用四年时间,投入6个亿,完成全市2134个行政村的改厕治污任务。

二、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宁德市在改厕治污过程中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进行农村污水处理统筹规划,并综合考虑六江两溪、生态敏感区及农村人口规模合理选择工艺。在改厕到位的基础上,就地自建集中型、区域型、联户型、单户型生态化污水处理设施。对分散型农户,规模每天不超过1.5吨的,采用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规模每天不超过40吨的,采用厌氧+兼氧滤池;对拥有自然池塘和沟渠的村庄,采用厌氧+氧化塘+生态沟(人工湿地);对土地资源紧张、经济条件较好有乡村旅游基础的村庄,采用地埋式微动力污水处理工艺。

在改厕治污中,住建部门编制了《宁德市农村厕所改造及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组建技术指导分队,深入一线,因地制宜指导改厕治污工作,确保工作不走样。根据不同情况,制定补助标准。对五保户、困难户由政府出资统一建设到位;对一般群众采用一体化化粪池的,补助2000元至3000元,鼓励群众投工投劳。统一采购一体化化粪池、便器、建材等材料,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统一组织工匠施工,据试点分析,可节省20%-30%的建设成本。建设标准不搞一刀切,在确保有三格化粪池、便器、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农户根据各自的经济能力对卫生间功能和美观方面进行提升。对改厕户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登记造册,对改厕施工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施工程序进行拍照存档,既作为补助的依据,也保证了改厕质量。

三、宣传发动、广泛参与

试点县(市)宣传好、教育好、引导好群众,增强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群众热情,使财政补助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采取张贴宣传画、制作展板、宣传栏等方式,多形式、多角度开展改厕治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改厕治污的意识。在每个村建设一、二个示范点,算清经济账、劳力账,让群众直观了解改厕治污好处,形成带动和示范效应。

四、建管并重、完善机制

三分建、七分管。为做好农厕及污水处理单元的日常维护管理,各试点县(市)通过实践,摸索出散户自用自管,村集体农户+专业的管理模式,建立化粪池定期清掏、终端设施及时清理的管护制度。乡村干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使用卫生厕所,实现农厕长期、有效运行。

小厕所,大民生。为民办实事有很多切入点,只要我们真抓实干,即使在脏乱领域,也能干出受群众欢迎的亮丽成绩。这项工作宁德刚刚起步,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农村群众的迫切需求还有差距。我们将按这次会议的精神,认真贯彻好、落实好于省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改厕治污工作,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