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健康教育

日期:2021-09-15 14:52 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浏览量:{{ pvCount }}

一、新冠肺炎基本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 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2、新冠肺炎的主要的症状和表现是什么?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
  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3、新冠肺炎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新冠肺炎不同于普通的感冒和流感,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大多数人会出现肺炎,且重症比例高于流感,而感冒和流感患者只有在治疗不及时或极个别情况下才会出现肺炎。
  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还在不断深入,可以确定的是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比流感强,容易造成人际传播,由于人群对它普遍缺乏免疫力,在人群密集场所极易暴发流行。此外,新冠肺炎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只要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随时存在流行的风险。
  4、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前 1-2 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5、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冠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新冠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基因组不断发生变异,目前研究提示部分变异病毒传播力增高,但其潜在致病力和对疫苗效果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6、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二、个人防护知识及技能

  1、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
  呼吸道传染病除了通过飞沫传播,也会经手接触传播。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细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细菌、病毒可以通过手触摸口、眼、鼻进入人体。而用脏手触摸物体表面,一些细菌、病毒又可能通过接触传染给他人。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患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
  2、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3、应如何正确洗手?
  (1)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
  (2)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
  (3)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秒:
  第一步,洗手掌。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指缝。手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搓揉。
  第四步,洗指背。一手弯曲呈空拳,放另一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4)用流动水将双手冲洗干净。
  (5)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步骤)。
  (6)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4、外出不方便洗手时怎么办?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可选用含75%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将消毒剂涂抹双手,持续揉搓15秒。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应足量使用,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等消毒剂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
  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剂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5、普通公众应如何选戴口罩?
  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公众应根据风险等级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宜防护级别的口罩。做到科学选戴口罩,既达到防护效果,又避免资源浪费。
  (1)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2)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就医时,拥挤时,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戴口罩。
  (3)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6、佩戴口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戴口罩前,摘口罩后,均应做好手卫生。
  (2)区分口罩正反面,不能两面戴,通常情况下颜色深的一面朝外。
  (3)不与他人混用或共用口罩。
  (4)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5)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时不应佩戴口罩。
  (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应定期更换,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
  7、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
  普通公众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
  8、为什么要保持1米社交距离?
  呼吸道传染病大多通过飞沫近距离传播,因此,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交距离应保持在1米以上,即为社交安全距离。保持社交安全距离不仅能降低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也是文明礼仪的体现。
  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9、室内为什么要经常开窗通风?
  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短于15分钟。寒冷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不要对着窗口直吹,避免受凉。家庭人多时,房间有异味、油烟时,有病人时,访客离开后,多开窗通风。
  10、常用的家庭消毒方式有哪些?
  在家庭中,要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保持居家环境整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门把手、电话机、手机、电视遥控器、桌面、地面等家人经常接触的公共物品表面,要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或清洗,一般不需要消毒。必要时(如家中有身体状况不明客人来访等)进行消毒。
  主要的方式有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
  煮沸消毒主要用于对餐具、水杯的消毒,先将物品洗净,再放入沸水中煮(蒸)10分钟。
  化学消毒是指用化学消毒剂作用于物体表面,达到消毒的目的。
  家庭一般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和含醇消毒剂(如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含氯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餐具等的消毒,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含醇消毒剂乙醇含量为70%~80%,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11、家庭使用消毒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消毒剂是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家庭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是含醇消毒剂(如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使用消毒剂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剂量、浓度使用。
  (2)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并远离火源。
  (3)消毒剂应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4)不要使用饮料瓶等盛放消毒剂,防止儿童或不明情况者误服。
  (5)严禁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同时使用或混合使用。
  (6)酒精只适用于物体表面擦拭或喷洒消毒,不适用于大面积喷洒,不能用于空气消毒,以免引起火灾。
  (7)使用酒精时应远离高温物体和明火,不要吸烟。
  (8)含氯消毒剂要用冷水稀释,现配现用,且不能与酸性物质混合。
  (9)含氯消毒剂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时应戴橡胶手套。
  12、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2)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3)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敬酒不闹酒,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4)保持厕所卫生:勤清洁厕所,马桶冲水前盖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地漏水弯有水。
  (5)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有症状时,及时就医。
  13、出现发热症状如何就诊?
  发热患者就诊时,除遵守外出就医要求外,还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到发热门诊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就医时,应如实讲述患病和既往就医情况,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与可疑人员的接触史等。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隔离治疗。
  14、居住小区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办?
  如果居住的小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这些人被诊治的同时,相关机构会按要求对他们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会到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家中进行消毒,公共区域也会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物业进行清洁消毒。作为小区居民,无需过度恐慌。除继续做好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日常防护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社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排查等工作,服从社区统一管理。
  (2)减少外出活动:尽可能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尽量减少在外滞留时间。
  (3)乘坐电梯做好防护:尽量选择人少的时候乘坐电梯,避免拥挤,乘坐电梯佩戴口罩,注意和他人保持距离,尽量不要用手直接触碰电梯按钮。
  15、个人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中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民在疫情防控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
  第十二条: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十六条: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二十七条: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七十七条:任何个人违反相关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附件下载: